年龄老化队伍断层,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部分乡村存在空缺——乡村医生之困-天天看热讯

日期:2023-06-08 10:14:37 来源:泉州晚报

乡村医生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受访者供图)

泉州网6月8日讯(记者 吴志明 陈晓东 文/图)他们随叫随到,就像是一个个村庄的健康守护者,努力让村民小病不出村;他们身兼数职,用朴素的坚守,为深山群众特别是留守老人守护第一道健康之门……他们就是乡村医生,在维护广大村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那么,泉州乡村医生的现状如何?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体会这个群体背后的艰辛及其面临的困境。


(资料图片)

吴福省年近八旬仍坚守岗位

艰辛与满足

坚守山村六十载 年近八旬仍在岗

这是一栋两层的楼房,一楼是安溪县蓬莱镇卫生院福山村卫生所。进门就是药房,旁边是诊疗室。村医吴福省正戴着听诊器为村民老林检查身体,量血压、开药、叮嘱用药注意事项……“吴医生态度很好,为我们村服务了六十几年,应该好好宣传一下。”老林笑着说。吴福省今年已经79岁,他的父亲吴长财早年自学医术,1958年前后回到福山村开诊所。1960年,吴福省开始跟着父亲学医,1968年被群众推荐为村合作医疗站“赤脚医生”。

福山村距离镇区有十余公里路程,以前村里人多,他经常要在夜里出诊。早年没有电话,为了方便乡亲,他一直住在卫生室里。

吴福省说,十几年前的一天凌晨2点多,安溪县官桥镇善坛村的钟先生突然上吐下泻。善坛村距离他的卫生所有五六公里山路。钟先生家人走路赶来,他从床上爬起来跟着来人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去给病人点滴,直到拔了针才走,回到家天已经亮了。山路不好走,因为急于赶路,被石头绊倒是常事,有一次他还掉入路旁沟中。“最远的曾经走到安溪县官桥镇赤岭村,十几公里的路程走了三四个小时。”

在福山村卫生所资料室里,记者见到桌上厚厚的一沓文件盒,有结核病健康管理、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里面的表格清晰记载着患者的信息。吴福省介绍,除了日常诊疗,卫生所还要给村民们建立健康档案,他不会操作电脑,这些事情都是大儿子吴孝德帮忙,平时镇卫生院下来为村民体检,也是其儿子代为通知。

肖锦璋接替父亲继续守护海岛居民

疫情中子承父业 守护海岛村民

泉港区南埔镇惠屿岛卫生室距离村部不远,走进卫生室,只见药房、诊疗室、治疗室一应俱全,观察室内还有两张病床,此外还有智慧健康驿站。“最早我是在家里帮村民看病的,后来才搬到村部,再后来来到这里。”79岁的肖顺真介绍,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回到惠屿岛,当时岛上交通不便,没有医生。1968年,卫生部门上岛鼓励有文化的村民学医。他先后辗转学习、实习,1970年回到惠屿岛开办了诊所,这一坚守就是50年。2003年之前,惠屿岛没通电,道路也狭窄,出诊都要走路。村民晚上有个头疼脑热,就提着灯笼来敲门,他在村民的照明下前往就诊,半夜三更出门是常有的事。如今他已经退休,卫生室由儿子肖锦璋接班。

肖锦璋曾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学业后在泉港后龙镇栖霞社区开了一家诊所。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年事已高的肖顺真作为村里唯一的“赤脚医生”,无法承担高负荷工作,肖锦璋遂关掉诊所,回到惠屿村接力成为“孤岛”乡医。他说,如今岛上村民不多,但偶尔有人生病,一个电话过来,凌晨两三点他也要立即出诊,只不过都是骑摩托车。

李茂胜走山路去村民家看病 (受访者供图)

24小时随叫随到 出诊回来错过年夜饭

“作为村医,随叫随到、及时救治,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南安市柳城街道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林振添从医至今三十载,已年过半百。他还记得,有一年除夕夜,忙碌了一天的他刚准备和家人吃年夜饭,突然接到电话,社区居民赵阿婆突然晕倒了。他扔下筷子,穿上外衣急匆匆直奔阿婆家。回到家时,时针已指向11点半,坐在沙发歇息了一会,他才想起自己还没吃晚饭。

为了能够及时接到病人电话,德化县桂阳乡洪田村乡村医生李茂胜的手机也是24小时开机,“就是半夜接到求助电话,也要爬起来赶过去”。

李茂胜1996年大学毕业,1998年辞去德化汤头卫生院工作,返回家乡当起了乡村医生。刚开始工作时,交通不方便,他出诊靠走路。后来道路顺畅了,他就买来摩托车代步。“冬天山里很冷,骑摩托车到达目的地时经常手都冻麻木了。”

“岛上男女老少都叫我顺真兄,很感动”

“三年疫情,我参与了更多的公共卫生服务,认识到我们村医是国家医疗卫生体系里的重要一环。”林振添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中,他负责为隔离人员测体温,奔波各处为村民做健康监测,并参与疫苗接种、核酸采样及上门服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让他深感欣慰。

因为行医几十年,经验丰富,吴福省的名气在周围村庄广为流传,除了本村村民,还有官桥镇、虎邱镇的不少患者找上门。记者采访时,也见到两名年轻人开着车从安溪县城赶来找他治疗。对此,吴福省表示都是些小病痛,大的病他会建议转到医院治疗。

李茂胜也表示,不仅是洪田村,相邻的涌溪村,杨梅乡久住村、丁荣角落和葛坑镇漈头村也有患者来找他诊疗。周边的福州永泰县、三明尤溪县也有群众慕名而来,或请他出诊。

李锦安上门为村民诊疗 (受访者供图)

永春县东平镇冷水村卫生所医生李锦安也有相同的感受,当乡村医生50几年来,不仅是东关镇、外山乡,甚至南安市的九都镇群众也会来找他看病。尽管已经74岁了,但只要病人需要,他都随叫随到。

50年坚守海岛,也为肖顺真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岛上不管男女老少,见到我都叫我顺真兄。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一位70多岁比我还大的老人家,也称呼我顺真兄。”说起这些事情,肖顺真脸上充满笑容。

需求与尴尬

年龄老化严重 50岁以上比例高

今年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詹文章、杨西河、陈莹煌、陈敬敏、周小玲、柯建阳联合提出《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建议》,该建议被列为今年重点督办的12件代表建议之一。无独有偶,今年两会上农工党泉州市委会提案也关注到乡村医生,集体提案《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筑牢乡村医生服务网底的建议》还入选《重要提案摘报》,得到市领导的重要批示。

在这些建议、提案中,提到了目前泉州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存在乡村医生“空白点”。有部分边远乡村已经多年没有本村医生,周边两三个村才有一个,村民平时看个小病都存在困难。新冠疫情期间,甚至出现没有医生可以为村民测体温的状况。其次是乡村医生年龄老化断层,补充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当多的乡村医生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培养的“赤脚医生”,年龄老化严重,甚至已经不具备出诊的行动能力。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城市流动,乡村医生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再次是优质乡村卫生人才紧缺。由于缺乏编制、待遇等方面的保障,农村对优质的卫生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也印证了代表、委员提到的问题,如泉港区14个行政村、德化县20个行政村目前没有乡村医生,原因都是人才招聘难。在乡村医生年龄构成上,泉港区乡村医生平均年龄56岁,50岁以上的比例有51%;德化县乡村医生平均年龄53岁,50岁以上比例更是高达65.29%;永春县乡村医生平均年龄58.24岁,50岁以上比例也达到64.10%。

业内人士表示,山区乡镇流出人员多、流入人员少,村落分布零散、偏远,乡村医生的服务对象较少,通过看诊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难以维持日常生计。一些乡村医生从业意愿不强,有些同时身兼数职甚至另谋他路,直接导致部分乡村卫生所(室)的空壳现象,影响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及健康管理工作。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乡村医生都是子承父业:肖顺真退休后,肖锦璋接过父亲的班。在李锦安的鼓励下,儿子李建兴从他手中接过接力棒。李茂胜的儿子目前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就读,已被保送硕士研究生,将来或将子承父业。而吴福省就没这么幸运了,儿子吴孝德虽已协助他40年左右,但因学历限制,未取得行医资格,不敢从事这一行业。对于未来的接班人,吴福省表示很迷茫。

行动与建议

定向培养壮大村医后备队伍

记者了解到,针对乡村医生的现状,历年的全国两会、省两会和市两会均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2023年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强基层医疗机构和乡村医生队伍,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针对泉州乡村医生年龄老化队伍断层的现状,詹文章等几位代表建议,制定和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委培”计划,由政府牵头与卫生专业院校对接,对服务乡村卫生事业的大中专学生进行定向培养。通过调查统筹乡村医生需求,明确培养需求计划和培养需求专业,招收本县乡镇的学生,实行“招生与招聘并轨、院校与乡村共育”的农村卫生人才定向培养模式,签订定向委培服务书,明确回乡村卫生室服务年限。

农工党泉州市委会则建议参照国家卫健委牵头制定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修订案草案)》,允许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作为快速补充乡村医生便捷路径。

提高待遇优化村医收入结构

在福利待遇方面,詹文章等几位代表建议,编制和待遇是影响乡村卫生技术人才引进的决定性因素,合理的乡村基层医疗卫生编制和福利待遇保障才能吸引优质的卫生技术人才,确保引得进、留得住。给予乡村医生特设岗位补贴,享受所在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同类人员同等社会保险待遇,采取灵活多样化的分配方式自主分配,对考核优秀的乡村医生优绩优酬,职称优先晋级,进一步吸引执业医师和高等院校毕业生到乡村卫生服务岗位工作,确保合格村医村村全覆盖。

农工党泉州市委会的提案中也建议要突出保障乡村医生政策待遇,建议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补助经费,同时探索就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全科医师等给予一定金额补助。提案还建议参照不低于“村主干”的工资待遇确定乡村医生基本工资。探索乡村医生基本工资制或年薪制,对偏远村卫生所给予一定的基本工资予以兜底保障。另外还要提高政策补助标准。提高村医诊疗费、基本药物补助和村所医保报销比例等标准,优化村医收入结构,实现多劳多得。

补充力量引导鼓励医生下基层服务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乡村医生奋战在最基层,相当一部分人付出了一生,为卫生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退休后待遇却不高,特别是养老问题已成为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建议有关部门参照民办教师转制的经验,整合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将乡村医疗机构列入国家正式医疗卫生机构队伍中,将乡村医生列入编制,享受国家规定的同等学力的工龄工资和福利待遇,消除“半农半医”。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高水平医生下基层长效机制。建议年轻医生在评职称时,必须增加一个条件——拥有多年基层医疗经验,激励更多年轻医生下基层。同时,对于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村医,政府部门应当在生活、个人晋升和工资待遇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

农工党泉州市委会也建议,鼓励执业医师到村卫生所多点执业,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以上执业医师到村卫生所多点执业的,县级财政给予相应的补助。

标签:

聚焦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