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16 15:30:51 来源:个人图书馆-毕天曾
0266-1
(资料图)
林社。区区身后名,未足塞众望。杭人悲太守,作社寄湖上。千秋姓林者,山水擅佳藏。平生不随波,意气一何壮。于何见颜色,隔岸耸秋嶂。文章易朽耳,在口即行状。为我问孤山,年来谁绝唱。
【笺注】
据《郑孝胥日记》,此诗作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月初三日夜。诗为题纪念林启的林社。
林启(1839-1900),字迪臣,福建侯官人。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授编修。曾任陕西学政、浙江道监察御史。因反对利用海军军费建颐和园,被外放到浙江任衢州知府。1896年,调任杭州知府,兴办学校,提倡农桑;刚正廉明,勤于治理,倡导务实之风。守杭五年,政平人和。卒后,安葬于孤山北麓。墓旁建林社设祭,今称“林启纪念馆”。
此诗描写了林启受到杭州人的尊经与永久的纪念,高度评价了林启的人品,并认为是近年来无可比拟的人物。
(1)“苍天”二句:苍天也不能赎回他性命,此老也已经下葬了!
(2)“区区”二句:微不足道的身后名望,不足于满足众人的希望。
“区区”,小;少。形容微不足道。《左传·襄公十七年》:“宋国区区,而有诅有祝,祸之本也。”
“众望”,众人的希望。《后汉书·皇甫规传》:“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
(3)“杭人”二句:杭州人悲痛太守的去世,在湖边建立林社,寄托情思。
“作社”,指建立林社。
(4)“千秋”二句:千秋之后这姓林的人,占据最佳的山水来藏身。
“佳藏”,最佳的藏身之处。此指坟墓选址好。黄浚《西湖四首》其三:“孤山良不孤,踵起得林社。……过墟但生叹,佳藏亦虚假。”
诗的前八句描写林启逝世,杭州人在湖边筑墓立社纪念。
(5)“平生”二句:平生不与世随波逐流,志气是何等的豪壮!
“随波”,“随波逐流”之省。语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后因以“随波逐流”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浮沉。
“意气”,志向与气概。《管子·心术下》:“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
(6)“于何”二句:从哪里看到你的光彩?隔着湖岸的秋日山峰!
“颜色”,光彩。三国魏曹植《艳歌》:“长者赐颜色,泰山可动移。”
“秋嶂”,秋日的山峦。元萨都剌《送景南亭上人归江西》诗:“故山秋嶂远,残日晚钟微。”
(7)“文章”二句:称颂的文章不过是易腐朽之物罢了!留在人口,即是你一生的传略!
“行状”,文体名。专指记述死者世系、籍贯、生卒年月和生平概略的文章。也称状、行述。唐李翱《百官行状奏》:“凡人之事迹,非大善大恶,则众人无由知之,故旧例皆访问于人,又取行状谥议,以为一据。”
从第九句到第十四句,赞颂林启的人品,如秋山耸立。
(8)“为我”二句:请替我问问孤山,近年来谁获得了绝顶的颂歌?
“绝唱”,指诗文创作上的最高造诣。《宋书·谢灵运传论》:“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此比喻无法比拟的事物与人物。
诗的末二句用设问句,肯定林启是近年来受到人们赞颂的无可比拟的人物。
标签: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