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剧评 | 《航拍中国》第四季台湾篇:鸟瞰台湾之美 描绘两岸新篇-全球即时看

日期:2023-05-05 15:00:07 来源:大众网

今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在CCTV-1播出其收官之作《航拍中国》第四季台湾篇。

这一集通过六段“空中旅程”展现了宝岛台湾自然历史、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的独特魅力。


(相关资料图)

至此,中国纪录片史上首个以全航拍形式记录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社会风貌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航拍中国》迎来大结局。

《航拍中国》第四季台湾篇作为整个系列的最后一集,用鸟瞰美学观照台湾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之美,以技艺融合描绘两岸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时代新篇,为《航拍中国》系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

凸显人与自然的

和谐之美

作为一部覆盖全中国、涉猎广泛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航拍中国》(第四季)充分展现出不同地域的精神内核、气质风貌,人文关怀隽永深致,文化根脉底蕴深厚,通过含蓄又澎湃的情感表述温暖了那些“思乡”的人,在潜移默化间构筑起强大的中华文化认同。

在《航拍中国》第四季台湾篇这一集中,随处可见鸟瞰镜头下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如面朝大海诗意耕种的新社梯田、人与鸟类和平共处的高美湿地、一年三作喜获丰收的嘉南平原等。

纪录片在展现景观时也更侧重自然与人力的交织融合。

如花莲县的清水断崖,就既蕴含着大自然参赞化育的鬼斧神工,又凝聚着140多年前福建省陆路提督与福建台湾道带领民众自强不息、开山凿路的奋进之力。

镜头捕捉的自然之美与解说强调的人文精神相互配合,从而有温度、有意蕴地呈现出今日台湾“最美沿海公路”的由来。

台湾的社会发展与自然改造紧密相连,民俗风貌更是依地缘环境而生,垂直地面的航拍视角恰利于展现大型活动的全貌,凸显了具有凝聚力的“人”与周遭环境的亲密关系。

片中高雄市的东隆宫王船祭、福建与台湾联动的妈祖巡游活动等,都折射出中华文化敬天尊祖、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及其在海洋地缘环境中的显现。

2

展现两岸相织的

文化血脉

在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和人文息息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上,两岸的自然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更是润物细无声地体现在纪录片的视角和内容中。

从自然环境上看,《航拍中国》第四季台湾篇从中央山脉的一颗玉山圆柏出发,以小见大地讲述两岸曾陆地相连,拟人化的“种子”翻山越岭来宝岛扎根,随后海水淹没形成如今的海峡,大陆与台湾本就一衣带水、血脉相连。

从文化交流上看,鸟瞰镜头记录下鹿耳门溪纪念郑成功的盛大游行、台南孔庙的祭祀大典、大甲镇澜宫的妈祖巡游、高雄的元宵灯会,反映出两岸歌颂着共同的英雄、尊敬着共同的老师、供奉着共同的海神、庆祝着共同的节日,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拥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

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上看,一条源于福建晋江的海底管道彻底解决了金门岛十多万居民的缺水问题,高空远望的视角与地面“共饮一江水”的石碑两相呼应,勾勒出金门与大陆的守望相助。

两岸命运共同体不仅体现在地缘环境和历史文化中,更体现在一件件为同胞谋福祉、办好事的实际行动中。

3

点亮中华儿女的

宝岛记忆

历史若镜,岁月淘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理念,具有恒久的时代价值。

记忆中的澎湖湾、日月潭,劳作于山海间的人家,集合着各家神像的龙山寺,弥漫着烟火气的小吃档……

《航拍中国》第四季台湾篇中随处可见“思想+艺术+技术”这样“有意味的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那是对宝岛如数家珍般的眷恋。

丰富的视觉网络呈现出的不仅是大自然澎湃的创造力,更是中华儿女生生不息、休戚与共的生命律动。

作为整个《航拍中国》系列的终点,《航拍中国》第四季台湾篇意蕴深厚、回味悠长,期待更多优秀纪录片为大美中国存照、为人民奋斗立传、为社会风尚明德,积极描绘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标签:

聚焦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