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当日可活动!普陀区人民医院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送上“福音”

日期:2023-04-17 13:12:47 来源:新民晚报

“椎体支架技术(VBS),是目前脊柱微创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对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良好。”日前,普陀区人民医院骨科完成了全院首例椎体支架技术,标志着该项技术在普陀区二级公立医院应用的落地。

手术现场

患者王老伯(化名)近日因不慎跌倒,引发腰背疼痛。“一开始是有点痛,后来就是痛得不能动了,躺都没法躺下来。”王老伯的家属告诉记者。


(资料图)

普陀区人民医院骨科接诊了王老伯,并进行细致检查。“患者有帕金森,长期服药治疗,且骨密度报告T值为-3.0,骨质疏松情况严重。”普陀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海龙介绍,X光片显示,王老伯的腰椎第3节,也就是第三腰椎发生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是指骨质疏松患者,在不同程度轻微外伤或者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出现脊柱椎体,包括颈椎,胸椎,腰椎不同部位的疼痛感,导致凸畸形、驼背,乃至无法正常活动。

VBS-椎体支架技术

“患者的脊柱椎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塌陷,变形,就像家里贴的瓷砖地板,中间产生了空洞,就会有裂痕甚至塌陷。而在脊椎上,这种塌陷、变形会给患者造成神经压迫。”张海龙表示,王老伯出现的翻身疼痛,咳嗽或者深呼吸时后背疼痛加重都是典型症状。

“对于这名患者,传统保守治疗可能会导致骨折长期不愈合,且会出现卧床并发症的风险。”普陀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海龙团队在充分评估后,决定采取椎体支架技术(VBS)。“这个技术比较成熟,而且预后效果明显。”术后患者腰背痛缓解,当晚即可下地行走。

定位腰3椎体置入并撑开支架恢复椎体高度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所导致的胸腰椎骨折逐渐成为社会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国是世界上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而骨质疏松症患者遭受轻微的外力就有可能造成骨折,在发生的骨折中,又以脊柱压缩骨折发病率最高。这种情况发生以后,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是椎体支架技术(VBS)。张海龙告诉记者,该手术即充气球囊在椎体内充气扩张后,通过球囊导管置入支架,再注入骨水泥,将骨水泥与支架、椎体松质骨固定。与传统的椎体成形术相比,VBS保证了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均匀分布,能够有效维持椎体高度、改善后凸、侧凸成角。

据悉,该项技术是普陀区人民医院今年以来开展的第3个新技术应用。普陀区人民医院骨科凭借着“起点高、发展快”的优势,正不断推进高新技术的更广泛应用。今年是区人民医院建院90周年,骨科将再次发力,构建骨科大发展的新格局,同时细化专业、优化资源调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扎实的学科技术基础上,不断精进技术,聚焦骨科微创手术、脊柱精准手术,以及外伤等造成的骨折功能障碍等方面持续创新,擦亮医院骨科医疗的“金字招牌”。

易雯

标签:

聚焦
科技